|
![]() |
|
当孩子说 “卧槽”“傻 B” 等脏话时,你的回答很重要 -绍兴育儿嫂
时间:2025-11-18 08:19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浏览:人次
前几天,闺蜜带着她5岁的儿子来我家玩。 两个小朋友在房间里搭积木,突然听到她儿子大声说了一句:“我靠!怎么又倒了!”我和闺蜜面面相觑,既惊讶又尴尬。 闺蜜叹了口气说: 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孩子学会说脏话了,怎么纠正都没用,真是气死我了。” 这一幕让我想起我家二宝4岁那年,有一天突然冒出一句"傻X",我当时震惊极了。这孩子怎么学会说脏话了?我和孩子爸从来不在家说这些啊! 我相信不少宝妈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明明家里没人说脏话,孩子却不知从哪学来这些不雅用语。 01 孩子们为什么会骂人? 1、诅咒敏感期:“语言太有意思了,太好玩了” 孙瑞雪老师在《捕捉儿童敏感期》里指出: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,大概在3岁左右,在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,他们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,语言会产生强有力的效果,于是就会开始喜欢不分场合的使用,这是孩子诅咒敏感期的特殊表现。 不少父母有时会因孩子的“狠毒”而伤心气愤。 其实,越是亲近的人,孩子才越喜欢用这些语言去攻击对方。 当我们惊讶、气愤、伤心、无奈时,孩子其实都在偷偷地观察着我们的表现,我们越是激动反应,孩子就越兴奋,越喜欢去用。 因为他们从我们的种种激烈应对里,获得了力量感和控制感。 许多家长担心,如果这时期不好好教育孩子,孩子以后会一发不可收,成为一个人见人厌的坏孩子。 其实,不必如此担忧,因为孩子的诅咒敏感期是阶段性的,只要不多加干涉,几个月后,孩子大多会自行恢复正常。 2、模仿 每当听到孩子骂人的时候,父母们的怒火就一秒钟上头。通常来说,年龄较小的孩子只是在模仿和重复他们曾经听到过的话。通过模仿,他们在锻炼自己的语言技能,伤害和攻击他人并不是本意。 所以,当父母听到孩子们骂人的时候,首先要明白这不是孩子的错。这就好比是孩子感冒流鼻涕了,但病毒并不是孩子身上产生的。 3、表达情绪 当孩子骂人的时候,他们未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。相比内容,让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骂人时的语气,这也是父母们应引起警惕的地方。 孩子们观察到大人们通常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。这样的行为就像是流感,从大人身上传染到孩子们身上,然后在孩子们之间互相传染。孩子们会觉得,当他们自己被孤立、受到威胁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,也可以这么做。 他们会自然而然说出这些储存在脑子里的狠话和脏话,而且说的语气都和当时听到的一模一样。 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骂人,而是一时想不到什么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糟糕的情绪。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周围人说明:“看到我现在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吗?这里又吵又闹的,我要让你们知道这有多么让人不舒服!”然后他们就说出了之前听到的那些语言。这是孩子求助的信号。 4、吸引关注 对孩子而言,有时候负向的关注,也好过没有关注。 比如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,有可能喜欢通过骂人的方式,来获得关注。 比如进入小学后,孩子开始寻求老师或者异性的注意。这个时期,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孩子,心理上会非常渴求接纳,寻求伙伴。 而为了满足这个需要,孩子们就会发展出一系列行为,“说脏话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02 孩子爱说“脏话”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 1、环境隔离 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的“好榜样”。 有段时间,由于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感觉鸭梨山大,时不时不小心就冒出一句“烦死了!”有一天,儿子和奶奶在争执要不要多穿一件衣服,几个回合之后,儿子不耐烦地吼了一句:“奶奶烦死了!”从那以后,再也不说那句话了。 所以,营造健康、和谐的语言环境是首要手段。从源头上杜绝脏话和狠话,孩子自然就没法进行模仿了。作为父母的我们,先得检视、约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。家里有个爱飙狠话、脏话的人,孩子的这种行为会很难消除。 其次,有意识地将孩子从有脏话、狠话存在的外界环境隔离开来,比如减少和爱说脏话、狠话朋友的来往。 2、解决孩子表达方式匮乏的问题 邻居家的孩子,自从有了二胎妹妹之后,原来乖巧明理的他,性情大变,经常在家里发脾气。有一次,他冲着妹妹大喊大叫:“都怪她,我现在才那么惨,摔死她算了!”家里人一下愕然,劈头盖脸地把他骂了一顿。 其实,他并不是真的那么想伤害妹妹,只是他一下子无法适应爸妈态度的转变、关爱的减少,心里难过又不知道怎么发泄自己的情绪,情急之下才说出那样过分的话。 孩子还小,他们还不懂得如何纾解自己的情绪,特别是不开心、愤怒的情绪,有时候就会通过说脏话、飙狠话,宣泄自己的难过和愤怒。我们要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,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心情,帮助他找到更好的发泄方式。 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,咱们就要注意灌输有关情绪方面的表达方式,比如,“你在别人面前批评我,我感觉很伤心”,“我并不想分享玩具,不要强迫我”…… 即便月龄偏小的孩子还不能掌握如此复杂的表述,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他表达情绪,而不是压抑情绪或发泄情绪。 同时,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寻找疏导心理的替代方式,比如寻求抱抱、短暂哭泣和玩具诉苦,把悲伤画出来等较温和的方式,这样,孩子就不会只想到用说脏话来表达诉求了。 3、不过度反应 孩子说脏话骂人的行为,如果我们强行地去制止,对孩子大发脾气、动手打孩子,那我们就输了。 因为打骂只会更加刺激他,即使孩子在我们的“淫威”下闭嘴了,但在心里却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。 就像“禁果效应”所说的:越是禁止的东西,人们越要得到手。 父母越禁止孩子说脏话,却越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,反而孩子会更喜欢,也会继续说。 想想我们,我们有时候也会随口便冒出一句口头禅“我靠”,“真TM气人”。 其实孩子也和我们一样,说所谓的脏话认为好玩,有时也用来表达自己,甚至他们用这些话来表示自己在成长。 对于孩子说脏话,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内心的本质需求,而不是表面上的脏话行为。 所以我们不要反应过度,而是态度上重视,行为上淡化。 4、用情感连结来回应孩子 有些孩子说脏话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,这个时候,孩子所需要的实际上是情感的连结,孩子渴望的是你的关注,所以用情感的连结来回应孩子,而不是直接回应脏话这个词本身。你可以尝试这么说: “你又说了这个词呢,听起来你想引起我的注意呢。” “来,我们来拥抱一下。记住如果你需要我的时候,你也可以直接告诉我的,比如说 ‘妈妈,我需要你’或者 ‘妈妈,我需要你抱抱我’哦。” 给孩子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反应都会很有帮助,除了拥抱之外,摸摸头、微笑和装傻的回应都会很有帮助。 孩子脱口而出的“卧槽”里也蕴藏着表达的渴望与成长的活力。每一次看似冒犯的表达背后,都藏着孩子认识世界、连接他人的努力。 作为父母,我们需要智慧地引导,而非焦虑地压制。用理解和耐心,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语言探索的必经之路。 终有一天,你会发现,那个曾让你心惊的“卧槽”已悄然隐退,取而代之的,是更丰富、更精准、更得体的情感表达——那正是成长的印记,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模样。
育儿资讯 相关内容:
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