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![]() |
|
当你想要给孩子讲道理时,先关注一下孩子情绪……
时间:2021-08-11 10:29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浏览:人次
记得儿子一岁半的时候,有阵子和小区里的一个小女孩玩在了一起。 那个小女孩比儿子只小一个月,俩人都不太懂事。 玩着玩着,小女孩看中了儿子手里的小老虎,伸开小手一把从儿子手里抢了过去。 儿子那时还不太“护食”,见自己的玩具被抢了,也没有哭,只是转头去玩其他的。 但小女孩的奶奶却一把将小女孩抱在怀里,嘴里连说着:“伊伊,你听奶奶给你讲道理,这玩具是哥哥的,你不能抢的……” 可小女孩哪里懂得这些,只顾埋头玩着手里的玩具。我在一旁直说,没事没事。 这以后,在小区里,好多次都见到这位奶奶带着小女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,每次小女孩抢了别人的玩具,这位奶奶的第一句话永远是“伊伊,你听奶奶给你讲道理……” 我那时心里甚是疑惑:这么小的孩子,你给她讲道理,她听得懂吗?讲了道理后,小孩子依然如此,甚至变本加厉,这样的道理真有必要讲吗? 不管是幼龄儿童还是学龄儿童,似乎都不太愿意听家长讲道理。比起硬邦邦的道理,孩子更在乎的其实是当时自我的情绪。 小孩子的自制力不强,因此,很多时候,他们往往会按照情绪行事。 作为家长,当我们想要给孩子讲道理前,不妨先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。学会适时引导孩子的情绪,才是父母最好的教育。
01 理解孩子,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 前阵子和朋友通电话,朋友一个劲儿地向我诉苦。 她儿子如今上小学三年级,作业比较多,但小孩子喜欢贪玩,一不小心作业就拖到了周末晚上。 每次她儿子都会边做作业边抱怨:“真是的,每次都布置这么多作业,烦都烦死了!” 而她听到后,则会开始给孩子讲道理:“你明知道作业这么多,就应该早点做,前两天每天做一点,说不定早就做完了,也不至于拖到现在……” 儿子每次听到她说这样的话,都会忍不住和她吵上一架,朋友心里既愤怒又委屈。 朋友说:“我说这些为了谁,还不是为了他好!他倒好,一言不合就跟我吵,现在我感觉和他越来越疏远了,你说我当初怎么不生个女儿,生个儿子跟自己一点都不亲!” 朋友给儿子讲的道理虽然本身并没有什么错,但放在她儿子身上,却是大错特错。 一个本来只是随口抒发一下情绪的小孩,被家长这么硬邦邦的道理一塞,他胸中原本的情绪难以释放,外在的道理又将它堵回去了,而且堵得死死的,他不发脾气才怪呢! 因此,当孩子负能量爆棚的时候,作为家长,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,为他们想想。 很多时候,学会理解孩子,让他们的情绪充分释放出来,孩子将会以更友好的态度对待我们。
02 与孩子共情,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在小区超市,见到一个妈妈带着儿子站在冰激凌柜台前。 儿子想要吃冰激凌,可妈妈不同意,儿子于是开始耍赖,先是大哭,后来索性坐在地上。 这位妈妈脾气真好,全程只是微笑着应对儿子的调皮。当儿子坐在地上后,她一把将儿子抱起,对他说:“妈妈知道你想吃冰激凌,可是妈妈说过冰的东西不能吃,你吃不到很难过对不对?别哭,你看妈妈也想吃,但是也没有吃呀!我们回家,妈妈给你拿个奶酪棒吃好不好?” 儿子还是有点想吃,在妈妈怀里哼哼了几声,但没一会儿便同他妈妈一起走了。 这位妈妈很睿智,她对她儿子的哭闹使用的方法就是共情。 何为共情呢? 共情就是,让我们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,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。 要接纳孩子,这就意味着家长须将自己放在孩子的立场,去充分感知孩子的情绪。 与孩子共情,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按孩子的情绪来办事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依然要坚定自己的原则,不打骂孩子,对孩子进行温和的情绪疏导。 共情,能够让亲子沟通更顺便,让亲子关系更紧密。
03 做“不讲道理”的父母 思想家卢梭曾说:“冷冰冰的理论,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,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;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,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,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,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”。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: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,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。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,首先取决于情绪,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,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。 因此,想要给孩子讲道理前,不妨先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。 如果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的情绪,而让他们变得更乖巧听话,那么,尽量学会做“不讲道理”的父母吧! 尹建莉在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》中写道: 大量实践证明,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,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,通过问答的方式,调动孩子去思考,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。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。 诚然,如果对孩子讲道理毫无用处,那么家长就需要转变一下思维方式,先充分感知孩子当下的情绪,然后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出固执己见。 比如,如果孩子不愿意刷牙,你可以拿出他喜欢的小熊玩具,对他说:宝贝,小熊这么长时间没刷牙,牙疼了,长龋齿了,你能帮它刷刷牙吗? 当给小熊刷完牙后,你不妨继续说:小熊真乖,给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。宝宝想不想让小熊看看你也很乖,也会好好配合妈妈刷牙? 这时,孩子在不声不响中很可能配合你将牙给刷了。 因此,了解孩子的情绪,用问答的方式做饵,孩子很可能在你讲道理之前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。 对小孩子而言,教育方式远比道理更重要。 写在最后: 思想家卢梭曾说:讲道理是一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。 教育孩子,如果总是拿大道理压人,强迫孩子接受家长口头上的道理,这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,反而会令孩子在问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。 教育孩子是一种艺术,当给孩子讲道理行不通时,不妨变换一下自己的思维定势,从孩子的情绪入手,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。 答应我,在给孩子讲道理之前,请先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。
育儿资讯 相关内容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