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保温杯早被央视曝光!热水进毒水出,很多爸妈天天让娃用
保温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容器,也是我们每天不可或缺的一个伙伴。
比如宝妈带宝宝出门的时候,会带上一个保温杯、孩子上学之前,妈妈也会给孩子准备一瓶温水,孩子在学校就能喝上热乎乎的水了。
可见,保温杯对我们的生活来说,作用可是真不小。
保温杯因其便捷的保温功能,也深受大众的喜爱。
然而,很多家长在购买保温杯的时候,往往会注意它的外观、颜色、容量等信息,却忽略了重要的材质问题。
这种保温杯早被央视曝光!热水进毒水出,很多爸妈天天让娃用
说到保温杯的材质,相信我们都听说过304和316,而这两种材质也是符合标准的,其中316的性能更高,价格也会相对贵一些。
除了这两个以外,还有一种材质是我们容易忽略的,那就是201不锈钢。
央视曾报道,一些黑心厂家偷梁换柱,将成本价格更低的201不锈钢代替了304不锈钢,并写上304不锈钢材质以次充好销售。
有相关检测数据显示,在抽样检查的50种保温杯中,有19种因重金属含量超标而不合格。
市面上保温杯的质量参差不齐,不合格的保温杯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。
有害物质溶出
不合格的保温杯往往使用了劣质材料,这些材质在长期接触热水或饮料的情况下,容易溶出重金属(如铅、汞)或塑化剂等有害物质。
而上述提到的201不锈钢,耐腐蚀性差,重金属铬、锰容易析出,长期可损害消化系统、呼吸道系统以及导致皮肤问题甚至影响智力。
长期摄入这些有害物质,还可能会损害肝脏、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健康。
细菌滋生
材质不佳的保温杯,内壁易损坏,细小划痕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。
此外,一些保温杯的设计并不利于彻底清洗,而清洗不彻底的保温杯,会累积大量的细菌和霉菌,不仅影响水质,还会危及健康。
这样的保温杯,相信父母都不敢给孩子用。但是,我们在挑选的时候,可能并不知道其中的材质等信息而误买到了不合格的产品。
所以,在为孩子选择保温杯时,我们不应只看价格和款式,更应注重其材质和安全性,以避免发生潜在的健康风险,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产生负面的影响。
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合格的保温杯呢?
★★
注意材质
食品级不锈钢作为保温杯的内胆材料,其稳定性好,不易生锈,更不会因高温而释放有害物质。
合格的保温杯,通常会使用食品级不锈钢(例如304不锈钢、316不锈钢)的材质,并刻有明显的标识。
不锈钢的执行标准是GB 4806.9—2016。
我们在购买时,要看清楚材质信息,如果没有明显材质标识以及价格过低的保温杯,不建议购买。
除此以外,我们也要看保温杯的塑料部分是否含有BPA成分(双酚A)。
★★
选择知名品牌
知名品牌的保温杯,通常会通过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,也会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保障。
因此,我们在购买保温杯时,可以优先考虑大品牌、有售后保障的产品而不是只比低价。
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,价格过低的,质量也很难有保证。
★★
查看产品认证
购买保温杯时,应检查其是否有相关的质量认证;
如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(CCC认证)、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认证等。避免购买三无以及没有吊牌信息的保温杯。
★★
闻气味
合格的保温杯,它的材质也是安全的、食品级的,不会出现异味、刺鼻的气味。
而且保温杯通常也会有一些塑料的部分或软吸管,我们也要闻闻配件是否有异味。
虽说保温杯可以保温,但是它并不是什么液体都可以装进去的。
不过家长还要注意,有些东西不能放到保温杯里:
►►酸性饮料
柠檬水、果汁等酸性饮料可能对保温杯内胆的材质产生腐蚀作用,加速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析出。
此外,酸性饮料长时间保温后也易滋生细菌。
►►牛奶及乳制品
将牛奶或其他乳制品放入保温杯中长时间保温,会出现细菌迅速繁殖的情况,容易导致饮品变质,食用后可能引起腹泻或食物中毒等症状。
►►中药
中药的成分以及种类繁多,有些中药也是酸性的,如果装在保温杯中,容易引起化学反应,长期喝这样的茶水,对健康不利。
辣妈语录:
保温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备品,选择一个合格、安全的保温杯是非常重要的。
尤其是在为孩子挑选保温杯时,应特别注意产品的材质和质量,尽可能选择经过认证的产品和知名品牌。
通过谨慎的选择和正确的使用保温杯,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同时,享受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和舒适。